在嬰幼兒特殊食品市場上,家長們面臨著琳瑯滿目的選擇,這些選擇背后往往隱藏著不少誤區,甚至很多家長被商家天花亂墜的宣傳所誤導,盲目跟風,最終“癟了錢包傷了心”。
一、 益生菌被“神話”
近年來,益生菌產品在嬰幼兒市場異常火爆,被宣傳成能夠提高免疫力、改善腸道健康、預防過敏,甚至抗衰老、抗癌等功能,儼然成了“萬能藥”。然而,事實真的如此嗎?
益生菌并非“萬能藥”
北京兒研所醫師張偉指出,商家的大力宣傳給益生菌披上了“萬能”濾鏡,許多家長未經醫生建議就長期給孩子服用益生菌產品,現狀令人擔憂。
“服用益生菌不是多多益善,益生菌也不能盲目補充。”張偉指出,嬰幼兒的腸道菌群處于發育階段,過量攝入可能打破菌群平衡,引發消化不良等問題。補充劑量應根據孩子的年齡、體重和健康狀況決定。且益生菌的主要作用是維持腸道菌群平衡,促進消化吸收,增強免疫力。健康孩子通過均衡飲食即可獲得足夠益生菌,在腹瀉、便秘、過敏等特殊情況下才需額外補充。過量補充益生菌可能導致腹瀉、腹脹等癥狀。家長應在醫生指導下科學補充,避免盲目跟風。
益生菌的常見誤區
誤區一:益生菌可以包治百病
益生菌只能輔助調節腸道菌群和免疫力,不能替代藥物治療。嚴重疾病仍需依靠藥物。
誤區二:所有益生菌都差不多
不同菌株功效不同。例如,雙歧桿菌促進排便,嗜熱鏈球菌幫助消化乳糖。家長應根據孩子需求選擇合適菌株。
誤區三:益生菌補充是多多益善
過度攝入益生菌可能擾亂腸道環境,甚至誘發感染。菌群平衡才是關鍵。
二、 無敏配方“騙局”:世界上真的存在“無敏配方”嗎?
隨著過敏問題的普遍化,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嬰幼兒日常生活中的過敏源問題。于是,“無敏配方”應運而生,并逐漸成為一些品牌宣傳的賣點,特別是兒童食品、營養品尤為嚴重,甚至有些商家宣稱其“無敏配方”的產品可以完全避免嬰幼兒過敏。這是事實嗎?
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劉冰清博士表示,目前沒有任何食品可以完全避免或預防過敏。過敏反應與個體的免疫系統密切相關,不同孩子對同一種食物的反應可能截然不同。即使使用了“無敏配方”產品,孩子仍有可能對某些成分產生過敏反應。過敏原的復雜性使得完全避免過敏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而且國際過敏組織(WAO)并未承認“無敏配方”這一概念。目前,醫學界普遍認為,過敏原存在個體差異。宣稱“無敏=無任何過敏原風險”違背了醫學常識。沒有任何產品能夠100%排除致敏可能。所謂的“無敏配方”更多是營銷手段,而非科學事實。
“盲目相信‘無敏配方’可能導致家長忽視孩子的實際過敏癥狀,延誤治療。臨床案例中,不乏使用‘無敏配方’產品后仍引發過敏的案例。家長應更加關注孩子的個體反應,而非聽信所謂的‘無敏’宣傳。”
資深法律人士劉成龍表示,《廣告法》明確規定了廣告不得使用絕對化用語,如“最佳”“最安全”“100%有效”“無任何副作用”等語。如果無法提供科學證據,“無敏”涉嫌虛假宣傳。
“絕對化用語多數情況下不符合基本的邏輯,也無法提供科學證據,很容易誤導消費者,尤其是在涉及健康和安全的產品領域,絕對化宣傳應該尤為注意避免,而且過敏問題可能涉及到專業的醫學知識,普通消費者更難辨別,這種宣傳的誤導性更強。”
三、 其他常見誤區
盲目補充營養素
一些家長擔心寶寶營養不足,盲目補充鈣、鐵、鋅等營養素。然而,過量補充營養素可能會對寶寶健康造成危害。例如,過量補鈣可能導致便秘,過量補鐵可能引發腸胃不適。專家建議,家長應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,根據孩子的實際需求進行營養補充。
相信“嬰幼兒專用”
“一碗面吃進6種營養”“有機營養核桃油,聰明寶寶加油站”“寶寶第一口這么選不踩坑”……
市場上一些打著兒童、嬰幼兒標識的產品,配料表卻與普通產品相差不多,執行標準也并非嬰幼兒專用標準,價格卻高出好幾倍。
許多標注“嬰幼兒專用”的產品,和普通產品的差別,真的就只有包裝上的這幾個字。
四、如何科學選擇嬰幼兒特殊食品
閱讀標簽:家長應仔細閱讀產品標簽,了解成分表和營養信息,避免被夸大宣傳誤導。
選擇正規品牌:選擇有權威認證的品牌,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。
根據孩子需求選擇:不同孩子的營養需求不同,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年齡、健康狀況和過敏史選擇合適的產品,切勿陷入商家“無敏“營銷騙局,白花冤枉錢。
咨詢專業人士:在不確定的情況下,家長應咨詢醫生或營養師,避免盲目跟風。
對于很多寶爸寶媽而言,愛孩子就要給TA最好的。事實上,最好的不一定是“最貴”的,也不一定是“最流行”的。科學育兒,理性選擇,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,遠離“愛”的誤區。